2)150理想和现实的差距_我们的世界大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帝国越来越开明和强大,工业革命也越来越彻底,可是那些曾经被征服的土地,却一块一块丢失殆尽。没有人觉得可惜,因为运输能力的局限,大部分当地生产的资源都无法真正被大明帝国有效的利用起来。至于移民到那些贫瘠落后甚至野蛮的地方,大明帝国上上下下只有天启皇帝一个人觉得可行。

  白送土地?开玩笑!那些地方荒无人烟的,种出粮食来卖给谁去?怎么运出去?运出去成本多高?

  赋税减免?开玩笑!那是刚打下来的土地,哪天敌人打回来了,我举家搬迁过去老老小小怎么活?

  强制搬迁?开玩笑!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还没到活不下去的程度,你说背井离乡我就响应号召?

  再加上祖辈们的坟头谁来扫,宗室的牌位谁来祭奠?沙漠丛林那边,就真有那么多土地?带着粮食一路上走过去短则数月长则数年,闹不好还要横渡大海甚至大洋——谁能保证自己不会死在路上?

  谁知道真实的历史上,闯关东出了多少土匪多少恶霸,谁知道又有多少山东汉子埋骨他乡?古今中外移民政策哪一个不是混乱不堪甚至血流成河?那种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移民说部署就部署的人,是看不见春节火车上那浩瀚如海的返乡大军的——故土难离啊!

  别说天启之后的那些皇帝没有那种逆天的手腕,就说天启皇帝自己,也没有能够操控所有人的那种金手指。

  他没有办法让数百万人说搬迁就搬迁到天寒地冻的辽东屯垦,没有办法让数百万人远渡重洋去大吕宋岛和日本,甚至没有办法去左右那些远在天边的封疆大吏们。

  腐儒们本着皇天后土、王道天下的思想,对天启皇帝决定的削减消灭日本人的命令阳奉阴违;资本家们因为廉价劳动力可以削减成本的原因,也同样大量包庇使用日本奴隶。天启皇帝一直以为他派往日本的总督在坚定的执行着他屠杀削减日本人的命令,可是那些被“消除”掉的日本人,却被圈养起来送进了暗无天日的矿井里,积累自己的怒气。

  天启皇帝不知道的是,大明王朝的大臣们,可没有经历过1931年的9月18日,也没有经历过1937年的七月七,他们没想到自己的子孙们会被刺刀挑杀在南京城下,他们也没有想到锡兰叛变之后,日本也同样跟着叛出大明王朝……

  人终究不是机器,人也终究不是真正的魔鬼。当一个命令过于匪夷所思甚至可以说是毫无理由,并且挑战所有人的人性的时候,汉民族这样一个高度文明的族群,是无法把自己变成禽兽的。当然,如果能让天启皇帝时代的士兵和将军们知道日本会叛乱,那他们也许不会手软。

  可惜的是,日本人在1627年的时候太卑躬屈膝了,太逆来顺受了,太廉价而且勤劳了——这让大明帝国的占领者们真的找不到理由痛下杀手,当时甚至还有高层认为,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奴隶。(未完待续。)

  看过《我们的世界大战》的书友还喜欢

  请收藏:https://m.ncj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