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174章林虎三的“交功课日” --------------------_从1935到202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抗日战场上,日军可以说90%的战斗都是这种两翼渗透穿插,正面呈现2-4个攻击群,并且特别注重给步兵小队,中队配备望远镜,以观察对手机枪和迫击炮阵地位置。

  随后使用掷弹筒、步兵炮和速射炮先打击我军重机枪、轻机枪和迫击炮的火力点。如果丧失这些火力点,对手也就丧失了80%的火力,随后两翼穿插部队和正面日军就可以发动刺刀冲锋。历史上八路和新四军也翻译了很多日本步兵操典和步兵技战术手册,并且这些一直都是抗大的主要教材。

  当然,日军的所谓刺刀冲锋,也不是想依靠刺刀杀伤对方,中国在二战的刺刀伤实际只有2%,日军主要是想通过冲锋进入近战,而后使用掷弹筒和迫击炮杀伤对手,抗战中,战斗伤亡50%以上,都是爆炸性武器造成的。日军的弹筒使用是相当普遍的和重要的杀伤武器。

  根据黄克带来的资料,200到300之间的距离,日军优势最大的“危险”距离。在这个距离里,日军步兵的步枪命中率远远超过当时的抗战各部,而这个距离也是枪榴弹的杀伤半径内。

  历史上,和日军相比,八路军更吃亏的地方在于:大量的士兵使用的是复装子弹,因为发射药质量问题,有效杀伤距离通常在二百米内,而且因为是复装子弹,弹道不稳,命中很差。

  而此次战斗时,日军也毫不意外地遵循地这一套战术。

  百灵庙为四面环山的盆地形,北面机场一带,地势相对平坦,由北面进攻,那里也是最好的突破地点。

  林虎三用一天的时间,在这个方向准备了三道防线。

  当天下午一时,战斗就在第一道防线爆发。

  因为不知道日军具体实力,开战时林虎三本着“稳重”的思路,故意示弱任其先攻。

  轰、轰、轰!

  第一道前沿阵地,一开战就被无数的炮弹硝烟覆盖。

  “最少有三十门以上步兵炮在攻击!而且这还很可能只是诱惑攻击,果然和国内军阀的部队不同,火炮数量多得多吓人!”

  听着震天的爆炸声,林虎三脑子先转过的,是黄克提供给他的日军甲种师团的大至装备数据――甲级师团的标准,一个炮兵联队拥有48门火炮。一般都是75毫米和105毫米火炮,特殊的部队装备大口径重炮。当然,这是甲级师团的标准,也就是最高标准。

  考虑到此次作战的奇袭的特殊性,野炮机动不便,很可能都换成了步兵炮,但肯定会携带不少37战防炮。

  炮火轰击停止后,日军开始组织多个精锐班组突击队,向第一道防线阵地突击。一时间各种板载的呐喊响策天空。

  在突击到距离红军防线前沿四百米处时,后方的火炮阵地又再度开火,无数的炮弹雨又从天而降,再次淹没了第一线阵

  请收藏:https://m.ncj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