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9节 杨乃武案(6重发)_清山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大令,直隶盐山人,是老师的乡榜同年?”

  “不错。”

  “听说,刘大令有一年征漕浮收大吏要参他,还是老师替他缓颊的?”

  “老同年嘛!”宝并不隐瞒,他也是很觉得无奈,“六十七岁了,还是风尘俗吏,晚景可怜,如果落一个革职的处分,于心何忍?所以我替他写了一封八行给杨石泉(杨昌浚的字),不了了之了。”

  “那就无怪其然了。余杭县近来出了一桩逆伦重案,浙江公车上书的举子都愤愤不平,说刘大令在朝中有极硬的靠山,此案必成冤狱了。”

  “少伯,这话是怎么回事?你说清楚些?”

  “这是轰动浙江的大新闻,老师大概还不知道呢!”金曰修给老师斟上酒,“等门生从头说起。”

  于是宝捻须把杯,细听杨乃武和小白菜的故事,他不但听得津津有味,而且极为仔细,有一个细节不了解的,立刻插嘴追问,一定要弄个明白方休。这里有一个缘故,他和奕是无日不见的密友,两个人各自退值下来,在三转桥的恭亲王府流连至夕,饮酒、听曲、玩古董之外,聊闲天的时候也多,这样一个新闻自然是很好的话题。但奕看人料事总有独到的见解,宝要防他提出疑问,所以非要将始末缘由弄清楚不可。

  等到案子说完,金曰修说道,“浙江是举子都说,刘大令一定会请宝中堂维持原判,杨乃武一定无法伸冤。”他有意嗫嚅着说,“还有句话,门生不敢说。”

  “为什么?”

  “怕老师生气。”

  “不要紧,我本无庇护同门之意,生什么气?”

  “这,门生就说,有人昌言,此案如成冤狱,则将来杀杨乃武的不是刘知县,而是宝中堂。”

  “是何言?”宝勃然变色,“难道就认定了我一定会徇私枉法吗?”“老师也别生气,照学生看,他们也是唯恐老师插手干预,所以故意这样说,用意是希望老师不要管这件闲事。”

  “我不管,不管!”宝大声说道,“我好端端的没事去惹这些是非做什么?不过,他们也不能无凭无据硬说刘某冤枉了杨乃武,将来刑部议奏我倒要仔细看看,刘某枉法,我不会替他说话;但如能秉公办理,并无错处,我难道也不能说话?”

  有了宝的话,刘锡彤想托他回护这件案子的路子就算被堵死了,陈正得到这样的结果,也很满意,立刻写了一封信,寄到杭州,嘱咐家人,一定要詹善正亲自收取。

  忙过了这件事,陈正开始忙碌会试的事情,等到三场考罢,很遗憾的是,他名落孙山了。

  等到了端午节前后,詹善正和一个叫王先南的男子到了北京,王某人是叶杨氏府上的管家,这一次带主母抱告,以姐姐为弟弟诉冤的形式·上京呈诉(为什么不用杨詹氏的名义,另有缘故)。

  呈诉抱告要到都

  请收藏:https://m.ncj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