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六章:大柱子走了桃花运_乡野风情:旮旯村的风流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这一次投资考察,从长远来看,改变了旮旯村的命运。五年后二郎山的生态旅游初具规模,当地有经济头脑的人,利用这个有利的时机,发家致富,例如那个叫*的高中毕业生和另外几个小青年,利用当地二郎山红土资源,加工红土腌蛋,注册了一个红太阳咸鸭蛋有限责任公司,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有不少人家借助于当地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成了养鸭专业户,借助旅游的大气候,使红土腌蛋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产业,使过去兔子不拉屎的穷山沟,变成了一只金凤凰,*还成了县里的三八红旗手,成为致富一方的能人。村里的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村里组建了老龙河粉丝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散布游勇似的加工销售方式,村里给农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一部分市场营销能人应运而生,象黑子,地也不种了,整天天南地北跑市场,把名不见经传的老龙河粉丝搞成了名牌,进入了城市里的大超市。村里的领导班子,在此期间也进行了换届选举,*当选为村支部书记,黑子当选为村民委员会主任,旮旯村在全乡率先实现小康村的目标,李二柱的二期投资在他老岳父的支持下,增加到800万,当地有钱的富裕人家也纷纷入股,二郎山的旅游业如火如荼。这些都是后话,从眼下看,彻底的改变了大柱子的命运。

  二柱子,在家呆了一个礼拜,天天忙的不可开交,自己的事情要办,祭祖,上坟,在他爹和他妈的坟前立碑,又到了城里她大姐家去了一趟,还要接待县里和乡里的各级领导,真个是“穷在长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从未有登过门的亲戚,包括苏北洪泽湖那边的表叔二大爷之类的,八竿子打不着边的亲戚,听说二柱子发了,都纷纷的登门拜访,想分得一杯羹。二柱子象撒芝麻盐一样的撒了一遍,不几天,腰包里带的数万元的现金,也就发完了,亲戚朋友还在不断的来,这可怎么办?本来打算在家里多住几天,可是烦心的事情太多,赵英很婉转的批评他,“我说李总呀,你是企业家,不是慈善家。企业家是应该以产业报国,以经营利民,像这样没完没了发救济,何时是个头呀。”加上赵英在这里也过不习惯,走了。

  在城里,二柱子和赵英在县委领导的陪同下,到了老岳父赵根当初的故居地,当地人称西后舱的地方去拜访,过去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早已开发,成了县里最高档的生活小区,亭台楼榭,栉比鳞次,流水小桥,鸟语花香。老岳父所说的石人石马,夫子庙什么的,更是没有了踪影。由于这里都是县里新贵新富门住宅,提起过去这里有没有一个姓赵人家住在这里,他们大都摇头

  请收藏:https://m.ncj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