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3章 炸你个魂飞魄散!_抗战:从八百开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场陡然生起的浓雾,能见度只有几十米。

  日军不是傻子。

  从第一个炸药包落到一个日军士兵头上把他砸个半死并滚落到地上轰然爆炸炸飞了周围三十多米范围内所有的日军,到100个炸药包毫无规则的或落在河谷的砂石地上,或落在山路上,最远的甚至落到了双溪河中轰然爆炸,时间差绝对没超过五秒。

  可日军步兵们的反应也足够快,当天空开始飞舞一看就能砸一脸血的‘大石头’的时候,他们就轰然散开,其中绝大部分人跑向更宽广的河谷滩地上,那里亦有还算茂密的灌木丛和怪石嶙峋的石头,足以当掩体。

  当然了,最关键的是河谷足够宽。

  根据经验,越是宽阔的地方,越是能降低被坠落物砸中的概率。

  经验主义害死人!

  ‘没良心炮’之所以说不能决定一场战役的胜利,就是因为其最大缺陷,几乎没有精准度。

  别说日军仰着脑袋看捆着木板以各种角度扭动着下落的炸药包找不准它的落点,就连开炮的中国官兵们也不知道被火药崩出去的炸药包会落在哪里。

  他们得到的命令只是将炸药包投掷出去,越过山脊投掷到河谷里即可。至于说丢到哪儿,只有漫天神佛才知道了。

  这种毫无目的可言俗称瞎几把飞的炸药包其实比精准型炮弹更让人觉得可怕。

  炮弹洗地多少还有个弹坑,老兵们绝壁会毫不犹豫的跳进去,如果运气足够好,活下来的几率极高。

  可遇到瞎几把飞的炸药包却不行,没人知道它会飞向哪里,是飞的远?还是飞的近?是叠加到相同位置,不管聪明还是傻,都没法预判。

  没法预判的后果就是,河谷中央的宽阔地带成了爆炸的重灾区,那些可供人躲避的碎石更是成了汹涌四卷的爆炸能量的帮凶。

  或许有人会说日军步兵们笨蛋,不会等它快掉下来确定了它的大概位置再跑?

  可是,一个重达5公斤的炸药包爆炸后是什么概念?气浪的杀伤半径几乎能达到十三米不说,河谷中央那些形色各异的石头则也是漫无目的的迸射,那杀伤力绝不比所谓弹片要弱半分。

  就算离炸药包尚有四十多米,没有藏好的话,也有可能被数不清的碎石给打成蜂窝霉。

  在这样的环境下被打成蜂窝,后果多半是要发霉了。

  战后清点战场表明,被飞舞的石头干死的日军,竟然不少于被爆炸气浪撞死的。

  那真是应了一句话,别看石头小,咱也有棱角!

  而当硝烟积累到一定浓度,日军步兵们更麻爪了,这八嘎的谁看得清炸药包究竟从哪里飞过来?

  更何况,除了不断爆炸的气浪和四处迸射的碎石,还有犹如爆豆般响彻河谷的子弹。

  趁他病要他命,独立营的士兵们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良机。

  硝烟笼罩着整个河谷,但对居高临下的中国士兵们影响没那么大,屎黄色在蓝色硝烟里不算太模糊,不过一两百米的距离,对着影子开枪就是。

  中了,皆大欢喜!

  不中,也没啥!

  尤其是对于一众川军们,他们从来没在一场战斗中拿过这么多的子弹。

  从唐刀到各个连长,都是一副不过了的模样,每名单兵发放的子弹达到了120发,这可是往日三倍的用量。

  不过,士兵们心里也清楚,如果这一仗打赢了,河谷里的2000多日军,装备有一千多条步枪和十几万发子弹,有这当补充,自己这子弹还留着过年呢?

  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得打赢这场仗。

  士兵们以自己最快速度射击,根本不吝惜子弹,几乎每秒钟,都有数百上千发子弹被射入河谷。

  一向依靠精准火力打击敌人的中国军人在无数的装备诱惑面前,将唐刀要求的火力覆盖精神贯彻的无比彻底。

  要想富,除了得有梦想,还得有至死地于后生的勇气。

  反正照这个消耗打下去,不用半个小时,独立营就得把前面辛辛苦苦的积攒消耗一空,彻底变成穷光蛋,比叫花子川军还穷几分。

  请收藏:https://m.ncj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