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68_石油咽喉保卫战(修改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预只是数十年来难以统一的辅助因素而非主要因素。

  这个岛内群众基础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利益。从大陆的基本策略方面检讨,统一的道理来自历史的、民族大义的、国际法理的,统一的手段有文——谈判和围堵、武——不放弃使用武力两手,但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或说是主要的策略,是国家统一的经济纲领及其实施。

  对于台湾的群众来说,告诉他独立有什么坏处——比如经济萧条和战争——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告诉他统一有什么好处,首先是经济上的好处。这就要提出国家统一的经济纲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纲领是首要的政治经济政策,决定国家兴亡、政权更迭。例如

  李自成展转数十年不得,“迎闯王,纳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一正确经济纲领实施不长时间就得了天下。

  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得天下,靠得是六个字“打土豪,分田地”。有了4亿农民的拥护,小米加步枪打败国民党800万军队才是可能的。

  粉碎“四人帮”能够一枪不发(那时四人帮都是担任了军队最高层领导职务的),是因为四人帮在经济政策上的倒行逆施农民没有土地,自留地被没收,连自己种的果树、养的猪羊鸡鸭都被砍了、充公了,被迫去赶“社会主义大集”,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基本经济利益。而解放军的士兵、班长、排长、连、营长,都是来自农民,军队基层的基本经济利益决定了军队基层的政治取向,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军队的指挥权。

  后来的“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再后来的军队与所办企业脱钩能顺利实施,都说明根本利益大于暂时利益,说明改革开放这一基本经济纲领得到人民和军队的基本拥护。

  届3中全会后农村承包式的经济改革赢得了8亿农民的根本支持,奠定了改革开放路线的群众基础,凭此,他可以在2届3中全会前作了重要的中央组织变革,改革力量自此掌权。但是此后推行的城市-工业改革却不是一帆风顺,两届领导班子的更替,**风波,及至国企改革的艰难攻关,都是工业经济改革实施不尽顺利的现象反映。工业经济比农业经济代表更高级的生产力,有更大规模的分工合作,不是承包制代表的生产关系所能充份适应和容纳。改革不得不向先进生产力的方向继续深化。总起来说,社会主义中国能够历经80年代末苏联、东欧的瓦解而屹立不倒,能够在新冷战环境中发展壮大,根本上依赖于正确经济纲领的实施,使执政党与大多数人的基本利益密切结合在一起。

  共产党得天下、坐天下最厉害的法宝,就是代表了人民基本利益的经济纲领,及其有效实施。这个最厉害的

  请收藏:https://m.ncj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