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1章 简单的套路_穿在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另一个则是要批判去年被割的四大派。

  如果没有这两点,这篇报道稿大概率是过不了审的。

  前提之后,就是正文。

  正文也不能有一写一,理论高度得提一下,先进份子必须要有,领导作用不能缺失,工作成绩也是重点。

  最后还得收尾。

  这里就要与前面的两点前提相呼应,再次表立场、划界限。

  如此这般,才是一篇合格的新闻稿。

  陈凡揣摩清楚之后,心里便有了底。

  坦白说,在恢复稿费制度之前,他根本就没有提笔码字的想法,又不能卖钱,何必呢。

  但现在是顶头上司,还是一群顶头上司下了命令,为了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活得更轻松,陈凡也只能干脆地认怂。

  不就是写文吗,我的强项啊,高考语文138呢!

  如果不是现在身边没有合适的笔和纸,他都准备立马开干。

  什么?挑堤还没开始?

  这还需要什么开始?拿起笔开编就完了。

  刚才在大队部,杨书记和张队长不是讲了很多跟上河工相关的事情吗,这些都是素材啊!

  有的没的都添进去,让故事更丰满一点,文章也更长一点,看着多有分量!

  至于具体人物,杨书记、张队长、叶队长、肖队长都要写进去,重点突出他们的运筹帷幄。

  前线重点是杨书记,张队长,体现的就是一个身先士卒。

  但是核心人物不能是领导,必须是咱们淳朴的社员兄弟,那个谁谁谁?张文良的堂兄叫什么来着?

  明天去大队部问问。

  对了,张文良和民兵连也不可或缺,就是要体现出一个军民一体的民兵精神。

  将大纲一列,陈凡心里直犯嘀咕,这要是灌起水来,只怕三千字打不住?!

  要不照着两章的分量写?

  可惜这里没有照相机,要不然还能平添七分胜算。

  可别小瞧了照片的作用,正所谓有图有真相,一篇带照片的报道,和一篇不带照片的报道,效果可谓是天差地别。

  事关是上头版还是随便给个豆腐块,区别大着呢。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徒呼奈何啊。

  ……

  晚上吃的是鲫鱼豆腐汤,原来的两副水桶,一副成了陈凡每天晚上挑水的专用工具,另外一副,就成了装战果的“鱼缸”。

  他一个小时能钓十几条鱼,如今都在两只水桶里面养着,根本不怕不够吃。

  而且现在他又开始习武,对营养的要求更高,荤菜更是断不得。

  不一会儿吃完饭,陈凡先将水缸挑满,然后回房继续研究报纸上其他的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

  既然已经开始码字,就多了解一些现在的写作特色,为以后码字赚钱做准备。

  朱子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恢复稿费制度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台,有机会的话,早做准备也不错。

  就在陈凡拉亮电灯看得起劲的时候,突然发现姜丽丽脚步踟蹰地出现在门口,当即抬头问道,“怎么啦,是不是有事?”

  姜丽丽迟疑了一下,才小声说道,“陈凡,能不能借我几张报纸看,我保证不弄坏,明天一早就还给你。”

  陈凡顿时哑然失笑,“就这事儿啊?”

  说着便站起来,只留了自己正在看的报纸,将其他报纸都抱着,走过去一股脑地塞在她手上,“也别明天一早,你收着慢慢看,看完了再给我,我给你带最新的报纸回来。”

  姜丽丽看着他,“会不会给你带来麻烦?”

  陈凡笑着摇头,“怎么会。你忘了,我是资料员,还是通讯员,带报纸回来也是为了写新闻稿,留在这里谁都说不出话来,你就安安心心地看,等看完了我再给你换新的。”

  姜丽丽抱着报纸,看着他甜甜一笑,“谢谢你。”

  陈凡摆摆手,“小事一桩,别客气。”

  请收藏:https://m.ncj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