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3章 围点打援_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带着突骑在洞过水北岸观战,几次想要过河亲自率军下场,但都被李元忠和王思政给劝阻了。

  但常雁衡所领的五千骑军及时赶到,围堵了燕军的代北骑兵。

  几日后,李元徽回到了介休,跟三哥会面,也将所见所闻说了,李玄庆听完之后也无奈道:“既然断粮的事无法实行,那就只能跟他们正面交战了,如今晋阳城仍旧在坚守,即便是燕军掘了汾水,城中依然没有放弃,而为了保持对晋阳的围困,燕军肯定是要留出最少一半的兵力用以围城,所以眼下我军若是主动出击,在人数上定然占据优势,刘宗训和窦琮等人已经攻下中阳和平陶,现在正跟汾水西岸的燕军隔着文水对峙,或许应该在汾水东岸也打出点动静来了”

  并且晋王李玄庆也统率大军,密切关注阳邑的情况。

  刘玄机听后默然,没在张罗要亲自上去干。

  燕军驻守在箕城的守将,名叫张恩,是张世武的堂兄,以勇力见闻,率领五千幽州兵,其中有千余人是他的部曲,另外还有四千人则是从刘胡之、王须拔两人的降兵之中选拔的,在燕军之中战斗力算是相当不错了。因此在得知唐军过来准备夺城之后,在知晓对方的来历之后十分轻蔑。

  李元徽每次打仗,都会在如何运粮以及安营扎寨这两件事上下足了功夫。

  而田弘嗣和拓跋天保却始终无法突常雁衡的围堵,不能直接赶到阳邑城下。

  “我等乃是汉王乡党,久从征战,乃北国之精锐,这些淮南人士,也敢来犯我的城池嘛?”

  李元徽闻言道:“好,既然如此,我就命朱德裕、慕容三藏率军出击。”

  这当然也影响到整个江淮军各级将领的作战风格和做事方法。

  而阳邑城内的燕军将领康延孝本来还准备组织队伍就救援簸箕城,但刚出城就跟慕容三藏的左威卫一部交战上了,双方打的很激烈,但很快康延孝就得知唐军已经攻克箕城,不由的感叹这人废物,只能率军其战且退,回道阳邑城中。

  在亲自率领骑军抵近乐安郡侦查之后,李元徽就知道试图袭击燕军的粮道,让敌人断粮的计划很难,果然是跟过他混的,对粮草安全的重视程度跟他如出一辙。

  阳邑是晋阳城在汾水东岸的重要支点,重要性仅次于跟晋阳隔河相望的榆次,春秋时,是晋大夫阳处父食邑。

  李玄庆指着地图说道。

  此时,田弘嗣和拓跋天保的所率领的大军也度过了洞过水,跟负责阻击的唐军将领黄君汉率领左威卫所部交战。

  刘玄机交代的所有事,他肯定都会一一落实。这就比什么猛将大将都更能让人安心。

  李元徽从中军大帐出来之后,立即就回了自己的营帐,随后召集了众将,并作出了部署。

  但是,在亲眼见到过这些唐军在战场上的模样之后,就彻底闭上了嘴巴。

  同时在阳邑外围构筑营寨,建立防线。

  李元忠道:“汉王骁勇,天下闻名,然此战关乎天下,不可轻易涉险。”

  唐军架着早就准备好的梯子前赴后继的攀箕城的城墙,冲向城头,跟个人展开近战。

  燕军在此处的布防,是在阳邑和箕城分别驻兵,在箕城驻兵三千余,而身后的阳邑则有五千人。

  汾水西岸的关中精锐连续夺取了数城,那么东岸自然需要江淮劲旅出马上阵了。

  而在阳邑之前,还有一个座小城,名为箕城。《左传》:鲁僖公三十三年,晋败狄于箕。杜预所做注中也有提到:太原阳邑县南有箕城。说的就是这个箕子之封邑,箕城。

  而唐军则顺势对阳邑形成了合围。

  刘玄机见状立即就明白了李元徽的意图。

  “这是要围点打援啊。”

  请收藏:https://m.ncj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