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 第二代伞兵伞(二)_越战的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叠了又叠,恨不得晚上就去跳上一回。

  这让我们是觉得又好气又好笑,果然是一支没上过战场的部队啊,没见过大世面,面对这样一个小任务也紧张、兴奋成这样。

  试跳进行得很顺利,这也归功于陈胜德等人拥有娴熟的跳伞技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计划得好,分成几个批次逐次降低高度往下跳。

  当然。为了安全考虑,在另一批次降低高度往下跳之前,指挥中心都会先行了解上一批次着陆时的冲击力及受伤情况等。

  试验证明这种新型伞在现实中的最低高度应该是在400米左右,这与李丽给的数据有一定的出入,不过我想这也是正常的。

  一方面是因为这款新型伞是我军根据美国佬给的数据和图纸仿制的,仿制品嘛,再加上我国的制作工艺又没有美国佬那么精细,所以在性能上与原伞有差距也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们没有再继续往下挑战底线……我们是兵,我们受训的目的是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如果在试验伞具时受伤或是牺牲那就太不值得了,于是当陈胜德等人报告在400米高度时其冲击力就差不多达到上限时,我就没让他们再往下降低高度试跳了。

  不过就算是这样,这新型伞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惊喜,400米与原先的600米相比,那可是足足降低了两百米,更何况还可以带更多的装备,滞空时间和散布面积不但因为高度的降低而减小,同时也因为伞具本身的性能减小,于是这就是一个质的飞越。

  简单的说,就是这新型伞完全符合我们现在的需求,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军在伞降时的各种危险,同时也让我们可以更好、更快的集结,在更短的时间内就形成战斗力。

  更让我惊喜的是,与这批新型伞兵伞一起来的还有专用载物伞及滑翔伞。

  当然,这载物伞也只是空降小型装备的……话说像空投轻型装甲车或是火炮之类的重型载物伞,那玩意难的并不是降落伞,而是怎么找到这重型装备的重心,伞具该绑在什么部位,怎么滑出飞机,落地时如何缓冲之类的。这些可是高难度、高科技的活,所以就算把这种载物伞给我们也没用。

  但有了这种专用载物伞也可比以前要好多了,这也就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安全、方便的将一箱箱的弹药、补给随着伞兵一起投送到目的地。

  也就是说,这基本解决了空降部队重迫、重机枪等炮弹、子弹运输困难的问题。

  至于这滑翔伞就更不用说了。

  在李丽给我的资料上,我知道这种伞的滑降比为3:1,也就是每下降一米的高度,就可以在水平距离上滑行3米。

  这个特点看起来好像是微不足道的,但其实在实战中却十分有用。

  试想,按照这样的比例那在5000米

  请收藏:https://m.ncj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