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40章 生民何计乐樵苏_唐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等大型工程;只要不是太过黑心把人往死里盘剥的话;不但可以通过有偿劳动来变相的赈济和充实,那些社会底层穷苦人家的积蓄私藏和潜在抗风险能力,同样也能够锻炼出大规模的组织效率和手段,以及同心协力的集体观念来。

  或者通过深入的精加工手段,以一定损耗和下脚料的代价,变成饼干、罐头等保存期更为长久、附加值更高的同类事物;这样同样更具有备灾备荒的价值和用途。

  但在这一方面则是军用罐头的改良和升级存在相当程度的障碍;一方面是镀锡的白口铁皮实在贵了点,另一方面则是陶罐的密闭性和保质期都不怎么尽如人意;也许需要玻璃制品能够更为廉价的批量生产之后,才能有所改善呢。

  或者干脆就是在整体统筹之下通过海外贸易的渠道,将这些剩余的农产品折转变现成其他类型的资源。同样也是一种有效增益和做大市场流通价值的间接手段。

  此外还有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就是对外战争来变相转化成相应的战果和斩获;一方面可以多少变相的转移内部矛盾和关注力,一方面则是藉此获得更多土地人口,财赋和其他持续再生的资源,来把原来的基本盘不断的做大。

  而体现在湖南当地的具体措施,则是

  所以在周淮安主导的治下,是不允许有大户以传统的理由把粮食等农产品贮存起来放着霉的;这就和大毛慈父治下的集体农庄和剩余产品的再分配,才是走出战后萧条与混乱的道理一样。

  另一方面则是随着在荆湖战事的推进,而逐渐体现出来这个时代武器材料上的局限性问题。

  普通的铁质冷兵器还好说,只要不断的摸索改进钢铁材料的配方和持续投入人工、原料资源,就能挥出初级工业化批量生产的规模优势来;就算是有生潮锈蚀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最简单的抹油到氧化镀层的材料处理来解决。

  但在远程投射武器上就有些麻烦了。虽然太平军保持了较高的弓弩配备率,但是一路转战过来相应的损耗率也是居高不下。别的其他不说,在刚刚生的荆门之战当中,就足足损坏和崩断掉了数千张硬弓、强弩。

  这倒不是什么管理不善或是其他人为上的因素,而是作为传统弓弩材质的竹木、角、筋和胶,本身就是容易受到明显环境和温湿度变化影响,容易变形、变质而无法长期贮存的生物材料。

  比如高温和寒冷之下弓臂和弦线的热胀冷缩和干裂,在饱含湿度的雨水下弓弦松垮,胶质脱落;乃至长期贮存当中的霉变、虫蛀、朽蚀的问题;所以除了例行常温干爽通风环境下的保存之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取出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替。

  只有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定期及时将那些不合用的部分替换掉,才能保

  请收藏:https://m.ncj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