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七章 手帕交_鱼水春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按照大宁朝这百年来的的风俗,姑娘们大约及笄后才嫁去婆家,有父母长辈舍不得女儿的,留到十七八岁,也算常事。

  如此一来,也有些个姑娘家,到了十四五岁才相看起来。因此,似程默慧这般,十一便定亲的,实是少数。毕竟天长日久,夜长梦多。

  不过程氏和魏嬷嬷说起此事,于小灵倒是听了个明白。

  程默慧的亲事,原也没准备这么早定下来,谁成想,封氏某一次带着两个女儿上街,竟遇上了她作姑娘时期的手帕交。

  如今那位故友也已经是官家太太了,今次刚刚随夫进京上任。她夫家姓赵,丈夫是新上任的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正六品。

  封氏在京多年,又逢故友进京,哪有不相请的道理。两家往茶楼里一坐,喝了两壶碧螺春,旧年的情谊又都翻出来了,相谈甚欢。

  赵太太回家自是与自家老爷说起此事。那赵大人一听是北程的太太,当即喜上眉梢,再一打听,得知封氏膝下长女,正与他们家长子同岁,便起了结两姓之好的意思。

  抬头嫁女儿,低头娶媳妇。

  赵家诚意十足,加上赵大人年纪不大却步步高升,又算上封氏与那赵太太是知根知底的手帕交,一来二去的,便也愿意了。

  于小灵的外祖父程盛亲自拍了板子,应下了这桩婚事,不久便交换庚帖定了亲。

  于小灵暗自替程默慧琢磨了一下,虽不知那位赵家公子性情如何,不过光看家世背景,和婆媳相处两条,确实算是门好亲。

  可谁知这边定了亲不过两个月的功夫,那好端端的赵太太竟忽然得了急症,没了。

  程家人大吃一惊,连忙打发人去吊唁,谁知又听回来一个更让人目瞪口呆的消息——那赵大人,有意在三个月热孝里再娶一妻。

  再是亲家,也管不了人家长辈娶妻生子,没多久,果见那赵大人火速迎娶了新妇。而且,这新妇来历还不小,正是安亲侯世子夫人娘家的堂妹。

  这一下,赵家攀龙附凤的本性,一下子就暴露了出来。封氏大呼上了他家的鬼当,竟将女儿推进了火坑。

  可事已至此,也别无他法了。

  转眼已经到了深秋时节,这日于小灵按着平日里的规矩,到正院给祖父祖母请安。

  这会儿一家人都在,只听于清松和于清杨小声说着话,突然间他似乎想起了什么,转了头问起程氏来。

  “弟妹可成听说那赵家的事?”他皱眉沉声问道。

  “赵家?”程氏被他突然冒出来的问话,弄得有些摸不着头脑,想了想,才反应过来约莫是大侄女定亲的夫家,便道:“并未听说甚事,大哥缘何有此一问?”

  于小灵在一旁看着,心中一紧,于清松都皱了眉头的事,怕是没什么好事。

  果然,只听他摇了摇头,轻声叹气道:“昨个儿下晌,我从衙门回来,听说

  请收藏:https://m.ncj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