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一章_民国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一章

  作为攻击一方,打这种攻坚战,国防军的经验也不是很多。演习和实战是两个概念,血粼粼的战场上肯定会有害怕的情绪。第一周的攻坚战主要还是清扫外围,这个过程异常艰难。

  柳灭越和夏享不是没有想过派一支机械化部队迂回敌后,不过这样做的风险很大,毕竟苏军的西伯利亚战区很多实力还没有暴露出来,交战的对手是一个有五百万大军的强国,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加之也想积累一些攻坚战的经验,虽然会伤亡很大,但是从军事角度来说是值得的。硬着头皮继续打攻坚战,算是当前最好的选择。

  既然做了决定,耐心就是必不可少的。一周下来,苏军的外围防线被压缩了一大半,整体战线向前推进了二十多公里,距离新西伯利亚城区也不足十公里的距离,155榴弹炮的可以直接打到城区里。这种硬碰硬的攻坚战,伤亡过五万人,好在两个军群的兵力足够,出于锻炼部队的意思,部队轮着上阵。

  随着经验的积累,部队伤亡的数量下降的很快,最近一日的伤亡居然不足五千,战果却比之前的六天都大,战线整整向前推进了五公里之多。说起来苏军的顽强程度一点都没有减少,上阵的部队越打越顺手。每日例行的总结经验下来,意外的发现在攻坚战的过程中,火箭筒的作用意外的大。一般给攻击部队造成最大威胁的机枪阵地,基本上都是用火箭筒断掉的。这一总结汇报上去之后。总参谋部找一堆人研究之后得出结论。很简单,火箭筒抵近射击的精度高。远东方面军的甲种师主力部队较多,变态的把火箭筒装备到了班一级,战果自然更好。不像乙种师,差一点火箭筒装备到连一级,好一点的到排一级。

  战争是武器最好的检验场,很快加大火箭筒生产力度的订单就出台来。

  西伯利亚战场如期拿下新西伯利亚已经不可能了,崔可夫的变化大乱了既定的部署,但是也给了中**队一个攻坚战的试验场。还有一个消灭苏军主力的机会。其中的得失很难评价,站在中国方面来说,一口吃掉苏军新西伯利亚主力的意义,远比攻克这个不太大的城市更为重要。站在崔可夫的角度看,这场防御战是不可省略的,否则中国人完成可以凭着机械化部队的优势在冬天来临之前直接冲到鄂木斯克。真是这样,崔可夫的就的接受政治部的调查了。那真是太可怕了。

  中苏两国最痛苦的地方在于,不管是中亚还是西伯利亚,都不是一个好战场。这两个地方的环境都相当的恶劣,相比之下中亚的环境还好一些。要不是惦记西伯利亚的资源,方剑雄不会把主力投入这个方向的,论冬天在西伯利亚的适应能力。哪个国家的人都没法跟老毛

  请收藏:https://m.ncj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