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三章 刘啸的规划_重返198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非法勾当外,金融业就是最赚钱的买卖。

  在国内就不用想了,金融行业都是国家所有,私人根本不可能插手,再说了,国内的金融市场也不可能赚钱,起码不可能在短期内赚钱。

  国内不行,国外可以呀,刘啸记得,这个时间段正是岛国和西方国家签署《广场协议》。

  这个协议让岛国出口暴增,进而产生大量资本热钱,这些钱飞快向利润高的地产、金融行业聚集,直接导致岛国的房价和股价飞升,产生大量经济泡沫,直到两年后泡沫爆炸,岛国的股价和房价应声而落。

  这不就是投机的好机会吗?即赚到钱,又割了岛国的“韭菜”,何乐而不为?太美妙了。

  投机岛国金融市场是刘啸赚钱的第一步,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刘啸能在这个市场上赚到过亿的资产,比任何行业都快。

  当然,关键还是启动资金去那里搞,反正刘啸是没有,但他有智慧,只要他能打响自己天才的名头,相信会有人被自己“忽悠”住的,不对,是一定有人会被自己“忽悠”。

  “忽悠”是门艺术,没错,就是艺术,当然,也要有技巧。

  之所以称之为艺术,是因为忽悠的人必须要掌握比对方更多的信息,再者要有天花乱坠的口才,两者缺一不可。

  忽悠者首先要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构建一个“美好”的世界,通过这个世界把对方“迷惑”,然后再用口才达到“洗脑”的作用,到时候就可以尽情收割“智商税”了。

  当然,“忽悠”也分真假,真“忽悠”是创业,假“忽悠”是诈骗,关键看忽悠的这个人是怎么想的。

  前者方面,刘啸拥有着比全世界所有人加起来都多信息,未来三十年内的世界大势尽在掌握,随便拿出一点就能“构建”出一个美好的世界,所以论“忽悠”,刘啸绝对是当今世界第一人。

  至于说口才,刘啸也自问没有问题,可能和那些天才演说家有些差距,但也差距不大,关键还是在锻炼。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自己年龄太小,“忽悠”起来可能会有些出戏,但也没关系,完全可以用天才这个人设弥补。

  刘啸怎么这么能“忽悠”?

  我是天才。

  刘啸说得都是真的吗?

  我是天才。

  刘啸你怎么这么牛逼?

  我是天才………。

  一个天才可抵任何疑问。

  刘啸是个非常善于规划的人,说句直白的话,就是心思缜密,做事之前必先做好打算。

  孙子兵法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刘啸对自己未来已经做好了规划。

  父亲做生意这件事暂时被刘啸挡了回去,父母并不知道,他们的未来已经在儿子的“掌控”中了。

  下午一点多钟,刘啸人口人来到了爷爷家,爷爷奶奶见到自己的孙子自然又是疼爱一番,爷爷特意还拿出了“大白兔”奶糖。

  “大孙子,这是你老爷给你的糖,是从沪市买的,赶紧吃,吃不了晚上拿家去吃。”

  刘啸尝了一个,味道果然好。

  刘啸很是纳闷,为什么这个时代很多食物比上一世要好呢?

  “油滋拉”简直是人间美味,自己打的野鸡也是鲜美无比,连这平平无奇的一块奶糖都那么的香甜。

  请收藏:https://m.ncj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