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七章 人才的渴望_重返198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立,侯健这一辈人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就是把国家建成一个富强的国家,让老百姓过上好生活,这些任务,却终究要落在年轻一代人身上。

  但是侯健发现,自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很多年轻人的信念出现了问题,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渐渐有了苗头,这怎么能行?这些会毁了国家。

  侯健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知教育的意义,传授知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教育年轻人做人做事的道理,要知道为什么学习,为自己、为家人、为国家。

  只有让年轻人懂得这些道理,才能说教育是成功的,要不然自己国家培养出的人才都跑到国外了,这叫什么?这叫养虎为患。

  侯健认为刘啸还小,这些道理自然不懂,但他的父母懂,父母的言传身教会让刘啸潜移默化明白这些道理,刘啸长大后自然也就明白了,现在看来,刘啸的父母做的很好,侯健很满意。

  可侯健哪里知道,这都是假象,是刘啸“表演”出来的。

  当然,不是说刘向学夫妇不爱国,只是他们不会总结出其中的道理,更不用说用来教育刘啸了。

  是刘啸故意这么说,以此抬高父母。

  刘啸一眼就看出侯健的“喜好”,做为老革命军人,他们对国家的使命感绝对比任何人都强,他们都是甘愿为国家奉献生命的一群人,只有按照他们的想法来形容父母,才能让其刮目相看。

  刘啸的目的很明确,将父母“打造”成一对爱国模范迎合侯健,可能对方一高兴就是为两人安排个新的工作也说不定。

  当然,这前提还得看自己有没有价值。

  刘啸前世做为一名成功的商人,深知人的功利性本性,每个人都有,无一避免。

  当然,功利性并不是特指金钱、权力等,这属于较低层次,只能满足个人的私欲。

  比如国家的革命前辈,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什么?当然不是金钱和权力,他们为的是民族解放和复兴,这是更高层次的功利,或者说是最高层次的功利,不是谁都能拥有这个层次的功利。

  比如侯健这位省教委副主任,做为副厅级的领导,能亲自来丰城见一个八岁小孩子,当然不是为了金钱,他都快七十岁了,自然也不是为了权力,那为了什么?

  只有一个原因,侯健真的希望刘啸是一个神童。

  自改革开放后,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老百姓收入也逐年提升,西方的文化开始向国内渗透,人们发现了双方的巨大差距。

  西方的流行文化让年轻人为之痴迷,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猛士的士高的舞曲在国内疯狂的流行,根本无法阻挡。

  流行文化固然吸引人的眼球,但更让人感到绝望的是双方的科技水平。

  西方国家,特别是漂亮国,无论

  请收藏:https://m.ncj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