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1章 有目的_贞观大名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是出自南宋著名诗人朱熹之手,相信后世许多人都听过,可能不仅仅是听过,还都能耳熟能详的背出来。

  但是真正通读这首诗意思的恐怕并不多。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诗,将“方塘”比作一种微妙的读书感受。而方塘并不是一池死水。之所以能映照天光云影,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清水流入,为池水注入新的活力。

  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表现一个读书人在读书有吾,读书有得时,那种思路明畅,灵动的境界。

  可以说,非读书有所体会的人写不出这样的诗。

  当然,陈飞也只是抄袭了后世大文豪朱熹的文笔而已,他对于读书可没有那么高深的理解。

  然而让陈飞比较惊讶的就是,李世民居然能这么快的知晓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

  要知道,这首诗全篇都在写景,根本没有哪个地方提到读书二字,能如此快的猜测出这首诗所想表达的意思,说明李世民自己也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文豪。

  或许是他平日观书有相同的感悟,或许是他才思敏捷,一眼就看透了陈飞的意思。

  “陛下才思敏捷,臣钦佩。”

  “才思敏捷?”李世民嘴角勾起了一个弧度,抱起李明达走到陈飞面前,也不讲究,一屁股就这么坐在陈飞面前。

  “要论才思敏捷,朕哪敢与你比啊?如此短的时间,几乎为经过思考就写出如此一首绝妙好诗,朕怎么敢在你面前自称才思敏捷?”

  陈飞连忙低头伏在地上,口称惶恐。

  “惶恐什么,赶紧起来,朕夸你两句而已,没有别的意思。”

  “是!”陈飞起来后,看到李世民若有深意的看着自己,而李明达则是一脸迷糊的瞧着自己,觉得自己有点犯浑?

  这父女两到底啥情况?能不能统一个表情?就算不统一表情,麻烦两人的表情也别相个反

  “父皇,明达还是不理解,为什么这首诗是劝学的,整首诗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读书二字,也没有做任何的比喻比喻”

  李明达忽然一拍小脑袋,小嘴巴张的大大的。“奥!我明白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比喻!比喻要经常读书,才会有新的领悟,新的提升!”

  “哈哈!真的小兕子就是聪明!”李世民宠溺的摸摸李明达的小脑袋,说道:“这首劝学的诗,其文采足以流传千古,朕可不能将其埋没了,明日朕会在朝堂上朗诵此诗,劝导天下人进学!”

  陈飞连忙伏地再拜。“陛下恩典,臣受之有愧。”

  “你要是受之有愧,那让这天下不如你的人如何自处?他们岂不是要羞愧而死了?包括朕在内。”

  李明达举手说道:

  请收藏:https://m.ncj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