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九七章 奴隶制帝国_大清之祸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山也在使用这些奴隶,以前还有人买黑奴,但后来棕奴开始大量引进后,立刻就没有人买黑奴了。毕竟从非洲运到这里的成本要高得多,买一个黑的足够买三个棕的,但一个黑的干活儿再好也肯定不如三个棕的,当然无论是黑的还是棕的,那都必须是阉了的,也不是说全割,都是和胤礽一样,只是劁了俩蛋,这样基本上什么都不影响。

  实际上这时候中国人口并不多,战前在籍人口才不过两千万多点而已,加上不在籍的也不会超过一亿,而这应该算整个国家的,包括西北东北雪域在内所有地方加起来的,实际上真要算到杨丰目前控制区,总人口数还不到四千万,使用奴隶是很必然的选择,毕竟杨丰的特殊土地制度摆在那里,不会有破产农民被逼着到矿山冒死去赚钱。

  他们连一些工厂都不爱去。

  至少短时间是如此。

  既然如此,那工业时代最血腥的原始积累,就由奴隶们开始好了,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南洋那边有几千万棕奴呢,旁边还有几千万倭奴呢,再向外还有不计其数的白奴呢,大明以后就不缺奴隶,英国的血汗工厂里好歹还得给工人发工资,这些奴隶们又不需要发工资。

  多好的事情啊!

  就这样监国大人的命令立刻送往南京。

  而杨丰则继续接下来的战斗。

  因为跨崤山的后勤运输不可能供应两个军的作战,所以向西进攻的任务交给了第一军,第四军转入防守,防守从洛阳一直到陕州的运输线,主要工作就是剿匪。

  不过一个军也足够。

  明军现在一个军拥有四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一个重炮旅,总兵力加起来那都快三万了,而清军经过一系列战斗后损失惨重,估计真正能打的八旗和蒙军加起来在函谷关的不会超过两万,就算潼关的守军增援函谷关加起来也就最多三万,三万对三万,明军占绝对优势。

  紧接着第二天,明军前锋一个步兵旅就首先到达函谷关。

  这里实际上是一座两山之间的峡谷,长度差不多十几里,左边崤山右边黄河,清军的防御布置还是老规矩,中间关城为主,两侧山上堡垒为辅,三处互为犄角,一道东西向的城墙连接着三处,彻底锁死这条西进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清军御敌于门外的最后防线,因为一旦函谷关被明军攻克,下一步就是去踢关中的大门潼关了,那就是临门之战了。

  率先到达的明军并没有发起进攻。

  这地方不好打,因为重炮至今过不了崤山,明军只有轻型火炮,而轻型火炮是肯定轰不动函谷关的,包括轻型火箭也没戏,只有重火箭才行,但问题是函谷关是在峡谷中,而且还是在峡谷中部,明军的火箭炮必须得沿峡谷中崎岖的道路缓慢向前,然后被清军当靶子打,这很显然也

  请收藏:https://m.ncj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