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八章 阿难已死_我,即是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底还是二阶驭宝飞举太过勉强,况且传承佛法并未全然贯通,这一入定就是几个时辰,待天际蒙蒙亮,鸟叫虫鸣间方证睁开眼睛,头顶十二个肉髻在朝阳下发出淡光,一双眼睛熠熠生辉,显然是收获颇丰。

  锦斓袈裟不畏寒暑,蚊虫不叮,站起身来,他苦行向西。

  两个时辰后,少室山门。

  少林僧众远远就见方丈从后山荒野回来,纷纷迎上前去,见他身披锦斓袈裟,红光彩气;千般巧妙明珠坠,万样稀奇佛宝攒,上下龙须铺彩绮,不是真僧不敢穿。

  又见方证头顶戒疤化髻,圆光溶溶,就知得了阿罗汉果位,活佛在世。

  “阿弥陀佛,弟子叩见方丈!”

  “方丈稍待。”

  众僧叩拜,口诵佛号。

  剩下的则欢天喜地的转身朝寺内奔去,不一会儿沉重的红门洞开,须知少林寺大门,非轻易开启,僧众、香客等日常进出皆走其侧的‘方便之门’。

  众僧出迎,方证回少林。

  大雄宝殿,方证揭下袈裟,供奉在佛台,合十礼拜。

  他一派老成持重的高僧姿态,一手平伸,一手上举,眼如青莲华,其身光净如明镜,朝殿内众僧道:“此乃禅宗初祖迦叶尊者得道时所穿,具有无量的神通,我未得其全承,不敢至宝袈身。”

  “世尊教我把令狐冲肉身送往西方,我离寺后,有此宝在,想来天魔也不敢来犯,切记不可轻扰观音菩萨修行。”

  “方丈师兄,令狐冲肉身需送往何处?何时归返?”方慧问道。

  方证初得传承,让一众少林高僧心头泛起心思,还欲好好问问是个如何成佛法,却不想甫一回寺就要出门。

  “世尊只言在西,我也不知路途,不知时日。”

  托着金钵,方证的眼神中充满睿智的光彩,他有些猜测,却不敢明说。

  ………

  翌日一早。

  方证在一众僧人目送下,背着装有令狐冲肉身的陶缸,右手持有声锡杖,左手托着钵盂,一身淡黄僧袍,瘦削的身形一步步走出了少室山,朝西而去。

  禅杖沿途不断发出清脆的“叮叮叮”响,越来越淡。

  佛教没有棺木的说法,多为火化,当时世尊度去三千江湖客,为了成就所谓的“肉身不坏”,就用和尚坐化的独特方式,把其肉身封于特制的陶缸之中,摆放佛塔供奉。

  陶缸又称瓮棺葬,是指将尸体放入一种陶制容器中予以安葬。

  百斤重的陶阳被木架子拖住,金索缠在方证瘦弱的背上,出了少室山,沿途信徒见少林寺方证大师,纷纷叩拜,不敢扰其修行,倒也没有发生拦路问询的事。

  “叮叮叮!”

  禅杖金环脆响,只不过行出十余里地,方证手中的金钵忽的放光,其内映出一幅画面。

  ………

  迷雾中一座小庙。

  令狐冲枯坐在宏大的佛像前,两鬓生白,垂首恸哭。忽然头顶生出金光,世尊怜悯的声音响起:“因何执迷不悟?”

  令狐冲扬起面容,嗫唇不止,一时悲从中来,泪流哽噎:“盈盈就要死了!”

  下界传来消息,任盈盈两年间思念成殇,相思成疾,现于洛阳绿竹巷病卧,恐不久于人世。

  “你究竟是多喜欢那少女,令你舍身弃道,甘受此苦?”

  “求佛祖救她!”令狐冲叩头不止。

  “种如是因,收如是果”

  “你可愿化身石桥,受百年风吹,百年日晒,百年雨打,求此果?”

  “我愿意。”

  ………

  一座青石桥墩,风雨中腐朽不堪,两侧茫茫迷雾,静待喜欢人。

  请收藏:https://m.ncj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