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七章 人才的渴望_重返198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这样的认识。

  毫无疑问,刘向学夫妇是一对有识之士,是拥有坚定信念的同志,也只有这样的同志才能教育出如此懂事的孩子。

  “向学,文秀,你们现在在什么单位工作?”

  刘向学马上回答。

  “候主任,我在丰城第三轴承厂工作,文秀在机床一厂工作。”

  “哦,轴承厂和机床一厂,伟大的工人阶级同志,正是工人阶级同志的艰苦奋斗,才让我们国家从刚刚建国时的一穷二白,到现在拥有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工人和农民,是我们国家的骨头和血液,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我们要像你们致敬呀!”

  佟占国在一旁接口。

  “向学曾经获得过省级劳模的荣誉称号,现在担任第三轴承厂的副厂长,我看呀,副厂长这个职位低了,向学的觉悟和能力,当个厂长绰绰有余。”

  刘向学连连摆手。

  “候主任,佟主任,我们只是最普通的工人,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只知道干活工作,用我们的辛勤劳动改变我们的生活,这就足够了。”

  侯健微微点头。

  “向学说得很好,家国家国,先有家,后有国,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过上好生活,整个国家自然就好了,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那未来我们的国家也注定繁荣昌盛,这道理浅显易懂,却有充满了哲理。”

  侯健对刘向学夫妇两人很欣赏,因为他在二人身上看到了责任感。

  华国不缺人才,可以想象,随着国家不断发展,人才也会越来越多,但人才却并不一定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最近几年,大量的人才都跑到了西方国家,因为西方发达国家给的条件很高,能够让人才有很好的物质生活。

  侯健对这样的人非常反感。甚至到了深恶痛绝的程度。

  国家培养了你那么多年,你成才后却跑到国外,为其他国家做贡献,这是什么行为?如果放在侯健年轻时的年代,他们就是叛徒,不可饶恕。

  没错,物质生活是很重要,可比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是要有为国奉献的很高追求。

  想想五十年代的那些科学家,他们中很多人都已经在国外功成名就,可当新中国建立,他们中的一些人便义无反顾的回到祖国。

  那时的祖国给不了他们好的待遇,有时甚至连肉都吃不上,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也无法和外国相比。

  可是他们依旧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年月献给了国家,也正是有了他们,国家在核工业、卫星事业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如钱老、邓老等皆是如此。

  侯健自问比不了这些伟大的人,但他十三岁参加革命,历经的战斗数都数不过来,无数战友在他眼前牺牲。

  他们为了什么?不就是心中那家国的信念吗?要是没有这信念,新中国能建立吗?

  新中国建

  请收藏:https://m.ncj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